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科研进展 | 上兽研细菌病防控团队揭示内膜蛋白TolA影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环境适应性、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的机制

发布时间: 2025-03-13 来源 :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揭示了细菌内膜蛋白TolA在促进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环境适应性、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方面的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上。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引发的禽大肠杆菌病对养禽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针对APEC的防控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其耐药性严重、二是其血清型复杂。细菌的细胞膜对其环境适应性和毒力起着关键作用,Tol-pal系统作为革兰阴性菌中的重要蛋白复合体,对维持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内膜蛋白TolA的缺失会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削弱APEC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基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TolA蛋白的具体作用机制。

该研究发现tolA基因缺失会导致APEC形态显著变化、鞭毛减少、运动性降低、外膜囊泡产量增加。tolA基因缺失株的细胞膜完整性受损,这使得APEC对抗生素耐受性和环境压力适应性均有所下降。此外,tolA基因的缺失还会导致APEC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从而显著削弱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细菌间竞争能力、抗血清杀菌能力、细胞黏附及入侵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在宿主体内的定殖能力以及致病性。这些发现为阐明APEC的环境适应性及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开发针对细菌胞膜的抗菌药物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640.png

TolA影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形态及环境适应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和河北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李双阳、上海兽医研究所博士后胡剑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兽医研究所王少辉研究员和河北工程大学石玉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原 文 链 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311925000140

下一篇:科研进展 | 上兽研猪病防控技术团队揭示宿主蛋白POLM降解PEDV结构蛋白抑制病毒增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