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兽研动物血吸虫病团队揭示日本血吸虫胞外囊泡调节宿主肝纤维化机制

发布时间: 2024-04-30 来源 :动物血吸虫病团队

近日,上海兽医研究所国家动物血吸虫病参考实验室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可通过虫体胞外囊泡的sja-let-7调节宿主肝纤维化,在小鼠体内提升sja-let-7含量有助于缓解血吸虫病及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相关成果发表在《PloS Pathogens》《Biology》上。

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世界第二大寄生虫病,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报道。日本血吸虫成虫所产虫卵主要沉积于肝脏,虫卵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会诱发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导致肝脏内形成大量虫卵肉芽肿,从而引起肝脏纤维化。研究表明,虫卵还可通过释放胞外囊泡的生物活性分子如miRNAs等,来调控这一进程。除了主要的致病因素虫卵,血吸虫虫体作为寄生虫-宿主互作的“长期伴侣”可能也参与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进程,其具体机制尚未探明。

本研究通过提取日本血吸虫虫体胞外囊泡并将其与肝星状细胞共孵育,发现虫体胞外囊泡来源的sja-let-7可通过抑制靶基因Col1α2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sja-let-7/Col1α2信号轴受到TGF-β/Smad信号通路调控。在日本血吸虫病及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中,利用尾静脉或腹腔注射sja-let-7 agomir模拟物,发现小鼠体内sja-let-7含量升高且可显著缓解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情况,sja-let-7可通过Col1α2/TGF-β/Smad信号轴调节小鼠肝纤维化进程(见下图)。该研究为血吸虫与宿主互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解析角度,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候选分子。

日本血吸虫通过虫体胞外囊泡sja-let-7调节宿主肝纤维化机制示意图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经费资助。上海兽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钟昊然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兽医研究所金亚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12153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079-7737/12/12/1465


上一篇:上海兽医研究所在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分子治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上兽研动物寄生虫与生物媒介控制团队成功构建辛德毕斯病毒经蜱传播模型
微信关注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