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讨论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血吸虫病团队刘金明、金亚美及钟昊然参加了本次会议。
刘金明研究员以“吡喹酮在预防血吸虫感染中的应用”为主题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的演变状况、主要的防控措施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介绍了预服吡喹酮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新发现以及在实验动物小鼠和家畜(水牛和羊)中预防血吸虫感染的吡喹酮使用剂量、起效时间、保护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根据我国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流行季节动态,提出了我国不同流行区预防性服药的技术方案。刘金明研究员认为,在高感染季节开展放牧家畜的吡喹酮预防性服药,结合实施其它农业血防综合措施,将有望加快家畜血吸虫病疫情防控进程,为消除阶段应用吡喹酮预防家畜血吸虫感染提出了新思路。
血吸虫雌雄异体,只有与雄虫合抱方能引发雌虫的性成熟和产卵过程,成熟雌虫所产虫卵大部分沉积于肝脏,造成宿主严重病理损害,虫卵排出体外还可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合抱”行为对血吸虫的生殖发育至关重要。钟昊然博士以“合抱对日本血吸虫雄虫蛋白质组的影响”为主题,向大会分享了“合抱”行为对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雄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该研究通过对合抱雄虫和未合抱雄虫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鉴定了674个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运动能力、生物过程的正向调控并且参与2-氧代羧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果糖甘露糖代谢、组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并应用RNA干扰技术,证明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GT)以及γ-分泌酶亚基Nicastrin与雄虫生殖系统发育相关,并同时影响合抱雌虫的生殖。该研究探索了日本血吸虫雄虫的生殖发育机理,为筛选血吸虫病候选药物靶标提供了新思路。钟昊然博士指出,血吸虫生活史复杂,不同发育时期、性别和宿主来源的虫体呈现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特征,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对血吸虫虫体进行分析,可为解析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免疫逃避,筛选血吸虫病诊断抗原分子、疫苗候选分子等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钟昊然博士获得优秀报告三等奖。
日本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我国政府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2030年消除日本血吸虫病的目标。防止家畜感染血吸虫是我国消除血吸虫病的关键。该团队多年来聚焦中国消除血吸虫病危害这一国家防控目标,致力于家畜血吸虫病防控及其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