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承办的首届上海兽医微生物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兽医研究所成功举办。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冯雁教授,上兽研副所长李泽君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委会主任、上兽研孙英杰研究员主持论坛。
会议现场
冯雁代表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详细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历程与使命担当,并对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强调,专委会应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与经验分享,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李泽君代表上海兽医研究所向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深入介绍了上海兽医研究所的历史发展和建设性成就。他指出,兽医微生物学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投身其中,为推动学科进步和解决实际问题作出贡献。
冯雁致辞 李泽君致辞
论坛以“兽医微生物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为从事兽医微生物学研究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交流平台,以达到“交叉合作创新、促进学科升级”的目的。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青年学者们围绕微生物感染与防控、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公共卫生安全与大健康等方面展开研讨交流。
青年学者现场交流
论坛上半场,中国科学院上海感染与免疫所的酒亚明研究员解析了中间丝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强调了病原感染条件下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和病理功能;上海交通大学欧竑宇教授以全新视角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实现革兰氏阴性菌五类分泌蛋白的多分类任务;复旦大学张荣教授聚焦病毒入侵机制,以复制缺陷猴痘病毒模型建立与应用为切入点,为抗病毒策略的研发提供强大工具;上海交通大学袁聪俐教授结合人兽共患实例,从巴尔通体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T4SS效应蛋白在巴尔通体感染中的作用;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王建研究员结合工作实际,讲述了狂犬病病毒的监测和防控的社会现状,并就流浪犬猫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进展做了详细汇报。
论坛下半场,华东师范大学杨嘉龙教授以鱼类在不同水温中生存的行为学为切入点,回答了行为发烧整合T细胞信号增强鱼类抗感染免疫的机制;上海理工大学董庆利教授围绕动物源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相关研究,分享了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平台的开发及应用进展;兰州兽医研究所朱紫祥研究员结合口蹄疫疫苗的研发经历,详细汇报了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现状、致病机制和防控策略;兰州兽医研究所张石磊研究员以病毒感染条件下宿主细胞脂代谢为视角,解析了宿主脂代谢相关基因参与调控病毒感染的机制;上海兽医研究所韩先干研究员通过讲述奶牛乳房炎监测传感器的开发经历,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动物疾病监测预警及检测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上海兽医研究所孟春春研究员结合猫传腹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策略,分享了伴侣动物疫苗开发生产的广阔前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朱丽慧研究员汇报了乳杆菌在蛋鸡脂肪肝与肠道健康中的作用,并就乳杆菌如何提高蛋鸡的产蛋效能提供了见解和策略。
会后合影
本次论坛聚焦前沿学科交叉融合,瞄准产业发展动向,促进了上海兽医微生物领域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上海兽医微生物学科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企业代表共13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