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学报】2025年农业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4-23 来源 :中国科学报

4月18日,“保障生物安全,促进乡村振兴”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暨农业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上海兽医研究所主办。

随着乡村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恢复,近年来,蜱、蚊、蝇等媒介传播的动植物疫情有加重趋势,蜱可携带140多种病原,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布尼亚病毒和黄病毒等疫病,严重时能致人死亡;蚊、蝇、蚤、鼠类,是传播乙脑、疟疾、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等疫病的媒介生物,影响人民健康和动物安全生产;飞虱、粉虱、木虱、蓟马等是多种植物病害的媒介昆虫,我国发生的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的病毒病以及柑橘黄龙病等由其传播,严重威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此次会议重点聚焦农业媒介类有害生物传播机制、风险预警及综合防控进行研讨。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跨学科、跨团队、跨领域的有组织科研,打造一体化设计、系统化推进、工程化管理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农业生物安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在防控高致病禽流感、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202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明确农业生物安全攻坚具体目标,未来将汇聚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技战略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和地方的全面合作,在农业生物安全公共政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改平在学术报告中指出,多维解析检测试纸条技术研究领域未来将朝着高通量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分析的方向深度演进,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图景。

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四宝提出创新治蚊防病理念,成功开辟出一条利用蚊虫肠道共生菌从源头阻断疟原虫感染传播的新路径,为阻断蚊媒病原感染传播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思路。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所研究员马志永介绍了近年构筑非洲猪瘟全链条治理体系的经验成果,包括贯彻“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防控原则,攻坚风险预警、早期阻断、持续防控的关键科技,指导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等。

中国农科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礼生介绍,农业生物安全衍生出新领域和新方向,除了传统生物安全重点领域外,应重视新兴的风险点,包括都市生物安全、农村生物安全和新技术生物安全评价,涉及宠物、流浪犬猫、都市栖息迁徙候鸟、蜱蚊蝇蚤等携带人兽共患病原的风险,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生物安全评价。

下一篇:【农民日报】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暨农业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