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小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创新团队在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入侵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宿主蛋白核仁素(Nucleolin, NCL)在RHDV内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系首次报道RHDV的内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一病原体(PLOS Pathogens)》。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是一种能够引起多种家兔和野兔发生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的烈性病毒,其致死率高达90%-100%,所导致的疾病俗称“兔瘟”, 给养兔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病毒长期以来不能体外进行培养,因此RHDV的病原学研究一直滞后。虽然前期科学家已经发现组织血红素抗原(HBGA)为RHDV的受体,介导病毒吸附作用,但是关于该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该团队研究发现在NCL与RHDV衣壳蛋白(VP60)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在RHDV内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随后,该团队又进一步鉴定出RHDV VP60与NCL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分别为:VP60的第468-484位氨基酸和NCL的氨基端( N-区域)。并且分析发现,VP60与NCL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在不同基因亚型的RHDV中是高度保守的。同时,利用人工合成的VP60-NCL互作关键区域的多肽,发现该多肽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抑制该病毒的内化作用。此外该团队利用小分子化学抑制剂抑制实验,发现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途径参与了RHDV的内化过程。同时,该团队还发现NCL能够与网格蛋白轻链(CLTA)特异性结合,从而参与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途径。
综上所述,该团队首次揭示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内化的分子机制,即核仁素通过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途径介导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内化过程。本研究为深入研究RHD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同时为杯状病毒科其它成员的感染机制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2572)、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16043)、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项目(klab201712)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500108)的资助。我所博士生朱杰为论文第一作者,小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光清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7383
图1. NCL参与RHDV的内化过程
图2. VP60与NCL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筛选
图3. RHDV内化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