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科研进展 | 上兽研细菌病防控团队在副结核病疫苗设计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 2025-02-19 来源 :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在副结核病疫苗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副结核病是一种由MAP引起的反刍动物慢性传染病,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目前,针对MAP的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但这些疫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多表位疫苗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强等优势,成为疫苗研发的新方向。多表位疫苗通过整合细胞毒性T细胞(CTL)、辅助T细胞(HTL)和B细胞表位,能够激发多维度的免疫反应,为防控MAP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98个MAP基因组进行了泛基因组分析,筛选出5个具有交叉保护潜力的抗原。随后,他们对这些抗原进行了B细胞和T细胞表位分析,最终筛选出10个B细胞表位、10个HTL表位和9个CTL表位,用于构建多表位疫苗。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人员发现设计的疫苗及其与TLR4受体的复合物均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分子对接实验进一步证实,疫苗能够成功与TLR4受体结合。此外,计算机免疫模拟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动物体内的B细胞和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表明疫苗具有显著的免疫激活效果。本研究首次通过泛基因组和反向疫苗学方法设计针对副结核病原的多表位疫苗,为开发高效、安全的副结核病疫苗提供了创新策略,对推动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60667c1c600597a7cf7d9a6b2e8c84e5.png

MAP多表位亚单位疫苗设计的整体流程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郭伟奇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兽医研究所王少辉研究员、田明星研究员和鲍衍清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immunology/articles/10.3389/fimmu.2025.1505313/full

下一篇:科研进展 | IV型分泌系统关键结构蛋白TssL2在副溶血弧菌环境适应与宿主致病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