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简称“宠物团队”)在宿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抵抗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puminants virus, PPRV)复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先,该团队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Capr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EECs)、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Caprine skin fibroblasts cells, CSFs)和山羊成纤维细胞(Goat fibroblast cells, GFs)中建立感染模型,并通过检测感染细胞中的干扰素表达情况,发现PPRV 感染只能在 EEC 细胞中刺激 I 型和 III 型干扰素的表达。据此,确定山羊 EEC 细胞是研究PPRV与天然免疫关系的理想模型。随后,利用EEC细胞模型,成功筛选到了多种具有抗 PPRV 感染的 ISGs 分子。该团队发现ISG15 在 PPRV 感染的EEC细胞中被明显上调表达,体外过表达和敲除实验证实ISG能显著抑制 PPRV 的复制。随后该团队从调控病毒RNP装配的角度解析了游离ISG 15的抗病毒机制。该团队发现单体形式的 ISG15 通过与 N 蛋白竞争性结合 P 蛋白 N 端的前 50 个氨基酸,使 P 蛋白无法与 N 蛋白结合形成 N0-P 复合物,进而破坏了病毒转录和复制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抑制 PPRV 复制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确定 ISG15 的 77-101 位氨基酸是其发挥抑制 PPRV 复制的主要功能域。这一发现,将为深入研究 PPRV 的分子致病机理以及宿主利用天然免疫系统拮抗PPRV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景像(Microbiology Spectrum)》和《细胞与感染微生物前沿(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
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2172832, No. 32000109)、上海市科委青年扬帆计划项目(20YF1457700)、所级基本业务费(2021JB08)等项目的资助。我所博士生唐井玉和汤傲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刘光清研究员和孟春春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036587/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71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