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科研进展| 喵星人“隐形过敏原” 现形

发布时间: 2025-10-28 来源 :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伴侣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技术团队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猫过敏原Feld 1的快速、灵敏定量检测提供了新工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猫主要过敏原Feld 1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人类哮喘、鼻炎、结膜炎等过敏症的关键致敏蛋白。该蛋白主要由猫的唾液腺和皮脂腺分泌,可通过毛发和皮屑扩散至空气中,即使在无猫环境也可检测到其存在。因此,开发一种简便、经济且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对评估环境致敏水平、预防呼吸过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利用大肠杆菌冷激表达系统,实现了Feld 1重组蛋白的可溶性高效表达,并以此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获得5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系统筛选,最终确定2A7与6B1抗体组成的检测组合最为理想:2A7作为捕获抗体,HRP标记的6B1作为检测抗体。基于该组合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达1 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10~500 ng/mL,特异性良好,不与其他猫源性过敏蛋白发生交叉反应。

image.png

猫过敏原1蛋白快速检测方法构建与验证

应用该方法检测猫唾液与毛发样本,结果与商业化检测试剂盒具有高度一致性(相关系数r > 0.95)。研究还通过表位鉴定揭示了2A7与6B1抗体识别的两处关键α螺旋结构区域,为后续Feld 1功能研究与疫苗设计提供了结构依据。该研究不仅为猫过敏原的定量检测提供了国产替代方案,也为建立宠物致敏物暴露监测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庄莉和硕士研究生蔡霖颖共同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光清研究员和博士后朱英奇共同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4M753586)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3YFD1800705)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47129

上一篇:科研进展| 新城疫病毒溶瘤机制的新发现 下一篇:科研进展| 上兽研动物抗感染和微生物耐药团队突破:含有西洋参根须多糖的稀释液有效增强鸡新城疫冻干疫苗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