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类概况:蜱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蜱不仅吸食大量血液,损伤宿主皮肤,有时还可以引起宿主瘫痪,而且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病原(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原虫等)的传播媒介。蜱分为硬蜱、软蜱和纳蜱三大类。全球有800多种,我国记录的蜱种有117种。长期以来,蜱及蜱传病一直是困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疾病。近年来,经蜱传播的新出现和再发传染疾病如人莱姆病、人巴贝斯虫病、无形体病和森林脑炎等疾病直接危害着人类健康,我国2010年9月份的爆发“蜱虫事件”,蜱叮咬发病病例超过2500人,死亡率达7.3%。这次事件再次警示我们,蜱及蜱传病不仅在兽医上十分重要,也是公共卫生面临的新问题。目前,蜱及蜱传病的控制主要依靠药物灭蜱,但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蜱的抗药性等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可持续控制策略。因此,了解蜱的基本生理学分子基础,对于研究蜱及蜱传病的新型防治策略十分重要。
与其他吸血节肢动物相比,蜱具有如下特征:
生物学特征 |
蜱 |
其他吸血节肢动物 |
寿命 |
长,数年 |
短,几周或数月 |
吸血量 |
大,4-5毫升/只 |
小,小于1毫升/只 |
产卵量 |
多,可达数千至数万 |
少,数百 |
血液消化 |
中肠细胞内 |
中肠细胞外的肠腔 |
媒介能力 |
传播病原种类最多 |
不传播或传播病原种类少 |
上海兽医所蜱研究介绍:自2001年以来,在首席周金林博士领衔下,动物原虫病团队一直从事蜱的研究,获得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973前期专项)“蜱的生物流行性相关分子及其生物学功能”,863计划“抗蜱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卫生部行业专项“蜱及原虫病防治技术研究”、比尔盖茨基金“双链RNA作为新型杀蜱制剂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蜱的唾液腺抗凝血分子研究”等多个项目。①首次发现我国孤雌生殖的长角血蜱种群,并建立分子鉴别技术;②建立一整套实验室人工兔体饲养和繁殖蜱的技术,常年拥有三种媒介硬蜱的单雌蜱繁殖蜱群;③在国内率先将显微注射和双链RNA干扰技术应用于蜱的功能基因组研究;④从蜱唾液腺分离鉴定了抗凝血分子、抗过敏分子和抗菌肽等一系列重要功能分子,在抗蜱疫苗、新型生物制剂和媒介传播分子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本研究团队共发表蜱及蜱传病相关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鉴定成果1项;培养研究生40多人。
视频简介:为了给蜱及蜱传病的科普、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经费支持下,利用实验室资源,我们拍摄了《蜱的生物学和危害》视频电影,免费提供下载和使用,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同时,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是我们的期待。